九日登长城关楼
王琼〔明代〕
危楼百尺跨长城,雉堞秋高气肃清。
绝塞平川开堑垒,排空斥堠扬旗旌。
已闻胡出河南境,不用兵屯细柳营。
极喜御戎全上策,倚栏长啸晚烟横。
注释
九日:指农历九月初九,也就是重阳节。长城关:又称“边防东关门”,位于花马池新城(今盐池县城)北门外六十步。关上建有关楼,高耸雄伟。上书“深沟高垒”、“朔方天堑”、“北门锁钥”、“防胡大堑”等字。登临远眺,朔方形胜,毕呈于下。
危楼:高楼。危:高。
雉堞(zhì dié):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墻或是女墙,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,是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排空:凌空;耸向高空。斥堠:亦作“斥候”。古代的侦察兵,有侦察、候望的意思。斥候起源于汉代,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。分骑兵和步兵,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,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。
河南境:黄河以南的地方,指宁
鉴赏
这是一首由修筑长城的将领写的长城诗。长城关气势雄伟,登高远眺,朔方形势尽显眼底。此诗描写作者重阳节登上长城关楼时所见的雄阔景色,并以听到敌军已撤出黄河以南地区,军中不用再戒备森严的消息,来衬托修筑长城的作用和意义。全诗洋溢着豪迈兴奋的感情,这在众多的长城诗中并不多见。
王琼在灵州、花马池等地留下了足迹和诗文,他的诗反映出明代边防的严酷现实和他忠于国事、勤劳为政的可贵精神。
简析
《九日登长城关楼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这首诗描写重阳节登上长城关楼时所见的雄阔景色,并以听到敌军已撤出黄河以南地区,军中不用再戒备森严的消息,来衬托修筑长城的作用和意义。整首诗既展现出边塞的壮丽景色,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自信与乐观态度。
王琼
王琼(公元1459—1532),明朝军事人物,历事成化、弘治、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,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,直做到户部、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。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。一是治理漕河;二是,平定宸濠叛乱;三是,总制西北边防。因此,历史上称他和于谦、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。 2篇诗文 8条名句
月山草堂四咏
汤显祖〔明代〕
楼转松风韵紫虚,眠云夜冷昼芙蕖。
山中所有应如此,直是江南陶隐居。
风露涓涓浣竹林,月窗秋影夜来深。
不知丛桂山中客,长听潇湘云水音。
君子山前放午衙,湿烟青竹弄云霞。
烧将玉井峰前水,来试桃溪雨后茶。
酒是金盘露滴成,花如素女步轻盈。
西风暮雨何辞醉,便向池亭卧亦清。
九日登清水营城
齐之鸾〔明代〕
朔方三度重阳节,河曲干旌岁岁忙。
鬓发已甘尘路白,菊花犹送塞垣黄。
中丞疏有回天力,太宰功兼蹜地方。
云外好呼南去雁,系书先为报江乡。
识字馈浆
陆灼〔明代〕
艾子游于郊外,弟子通、执二子从焉,渴甚,使执子乞浆于田舍。有老父倚门观书,执子揖而请。老父指卷中“真”字问曰:“识此字,馈尔浆。”执子曰:“真字也。”老父怒,不与。执子返以告。艾子曰:“执子未达,通也当往。”通子见老父,老父如前示之。通子曰:“此‘直’、‘八’两字也。”老父喜,出家酿之美者与之,艾子饮而甘之,曰:“通也,智哉!使复如执之认‘真’,一勺水吾且不得吞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