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龙吟·冶城感旧
沈宜修〔明代〕
西风昨夜吹来,闲愁唤起依然旧。苔钱绣涩,蓉姿粉淡,悴丝摇柳。烟褪馀香,露流初引,一番还又。想秦淮故迹,六朝遗恨,江山不堪回首。
莫问当年秋色,琐窗长自帘垂绣。淹留岁月,消残今古,落花波皱。客梦初回,钟声半曙,雁飞归候。便追寻、锦字春绡,多付与寒笳奏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昨夜刮了西风,那些闲愁又被勾起来,还是老样子。青苔长得斑驳,荷花褪了粉艳,柳枝也蔫蔫地晃着。香快散完了,露水刚往下滴,日子就这么一天天重复。想起秦淮河的旧景、六朝留下的遗憾,这江山真不忍回头看。
别问当年秋天的事了,雕花窗外总挂着绣帘。日子一天天耗着,古往今来的兴废,就像落花打皱了水面。他乡的梦刚醒,天快亮时听见钟声,大雁也到了归期。就算去找那些写在丝绸上的情话,也多半只能伴着凄冷的胡笳声了。
注释
琐窗:亦作“琐牕”;镂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。
波皱:皱折。
简析
此词借西风、残荷、衰柳等秋景,牵出旧愁。由眼前苔痕露滴的寂寥,转入秦淮故迹、六朝遗恨的怀古之思,叹江山兴废无常。再写客居的消磨与梦醒的怅然,雁归时节,纵有旧日情丝,终被寒笳声吹得渺茫,通篇融个人闲愁与古今感慨,于萧瑟中见沉郁。
沈宜修
(1590—1635)苏州府吴江人,字宛君。山东副使沈珫之女,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。工诗词,生三女皆能诗,母女相与题花赋草。因女死神伤而卒。绍袁集妻女之作,编为《午梦堂十集》。 190篇诗文 14条名句
得献吉江西书
何景明〔明代〕
近得浔阳江上书,遥思李白更愁予。
天边魑魅窥人过,日暮鼋鼍傍客居。
鼓柁湘江应未得,买田阳羡定何如?
他年淮水能相访,桐柏山中共结庐。
中秋
王守仁〔明代〕
去年中秋阴复晴,今年中秋阴复阴。
百年好景不多遇,况乃白发相侵寻。
吾心自有光明月,千古团圆永无缺。
山河大地拥清辉,赏心何必中秋节。
徐霞客游记·游大理日记
徐弘祖〔明代〕
十二日觉宗具骑挈餐,候何君同为清碧溪游。出寺即南向行,三里,过小纸房,又南过大纸房。其东即郡城之西门,其西山下即演武场。又南一里半,过石马泉。泉一方在坡坳间,水从此溢出,冯元成谓其清冽不减慧山。甃为方池,其上有废址,皆其遗也。志云:“泉中落日照见有石马,故名。”又南半里,为一塔寺,前有诸葛祠并书院。又南过中和、玉局二峰。六里,渡一溪,颇大。又南,有峰东环而下。又二里,盘峰冈之南,乃西向觅小径入峡。峡中西望,重峰罨映,最高一峰当其后,有雪痕一派,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,有溪从峡中东注,即清碧之下流也。从溪北蹑冈西上,二里,有马鬣在左冈之上,为阮尚宾之墓。从其后西二里,蹑峻凌崖。其崖高穹溪上,与对崖骈突如门,上耸下削,溪破其中出。从此以内,溪嵌于下,崖夹于上,俱逼仄深窅。路缘崖端,挨北峰西入,一里余,马不可行,乃令从者守马溪侧,顾仆亦止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