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暮倚杖水边
王寂〔金朝〕
水国西风小摇落,撩人羁绪乱如丝。
大夫泽畔行吟处,司马江头送别时。
尔辈何伤吾道在,此心惟有彼苍知。
苍颜华发今如许,便挂衣冠已是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水国秋风萧瑟被西风摇落片片黄叶,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绪被撩拨得乱如发丝。
像是屈原在江边深情吟诵的地方,又像是白居易江边送别的时候。
你们怎么能诋毁中伤我的道义所在,我的这份心思只有那苍天才知道。
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增添了些许白发,现在想辞官归隐已经太迟了。
注释
大夫:此指屈原。
泽畔:湖泽之畔。
赏析
首联点明地点、时令和心绪。蔡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、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区,当汴、洛、淮、沔交通孔道,故作者用“水国”代称之。秋风飒飒,万物萧瑟,被秋风轻轻“摇落”的自然是片片黄叶。望着在秋风中回旋、挣扎、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,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,“日暮依杖水”的诗人,怎能不思潮如涌、心乱如丝呢?这一联,出句是因,对句是果;前句写景,后句抒情,写景具体,抒情概括,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风拂动的、郁结在诗人心底的“羁绪”究竟是什么。
以下六句,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,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。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
创作背景
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。据《金史·河渠志》载:“(大定)二十六年八月,河决卫州堤,坏其城。上命户部侍郎王寂、都水少监王汝嘉驰传措画备御,而寂视被灾之民不为拯救,乃专集众以网鱼取官物为事,民甚怨嫉。上闻而恶之,既而,……黜寂为蔡州防御使。”救灾不力,获罪黜官,本属应当,但从作者这首作于贬官蔡州时的诗作中透露出的信息看,其中或有不白之冤,以致诗人如此耿耿于怀,愤愤不平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山东省实验中学网.日暮倚杖水边
简析
《日暮倚杖水边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点明地点、时令和心绪;后三联是诗人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,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。全诗意绪复杂深沉,诗人的情感一被外物触动,便生发出汹涌的懊悔与自叹衰老心情,激起人们对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诗人更多的同情。
王寂
王寂(1128~1194)金代文学家。字元老,号拙轩,蓟州玉田(今河北玉田)人。金代海陵王天德三年进士,历仕太原祁县令、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。大定二十六年,因救灾之事蒙冤,被贬蔡州防御使,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。卒谥文肃。工诗文,诗境清刻镵露,古文博大疏畅,著有《拙轩集》。 291篇诗文 21条名句
水调歌头·赋三门津
元好问〔金朝〕
黄河九天上,人鬼瞰重关。长风怒卷高浪,飞洒日光寒。峻似吕梁千仞,壮似钱塘八月,直下洗尘寰。万象入横溃,依旧一峰闲。
仰危巢,双鹄过,杳难攀。人间此险何用,万古袐神奸。不用燃犀下照,未必佽飞强射,有力障狂澜。唤取骑鲸客,挝鼓过银山。
水调歌头·与李长源游龙门
元好问〔金朝〕
滩声荡高壁,秋气静云林。回头洛阳城阙,尘土一何深。前日神光牛背,今日春风马耳,因见古人心。一笑青山底,未受二毛侵。
问龙门,何所似,似山阴。平生梦想佳处,留眼更登临。我有一卮芳酒,唤取山花山鸟,伴我醉时吟。何必丝与竹,山水有清音。